熊姓荆州寻根几经波折终如愿

作者:仙指阁时间:2021-05-20 00:19:29

  解读百家姓熊姓。熊姓宗祠对联大全,象分青气外,景尽赤霄前。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,为楚国国姓,楚国贵族姓氏。熊姓历史悠久,曾有72个望族,居百家姓第68位。

熊姓荆州寻根几经波折终如愿

  熊姓文化之荆州寻根

  巫山熊嗣泰始祖,在清初由湖北荆州府公安县长乐乡北湖村闾山堡支身入川以来,至今已近400年,因各种原因,一直没有先人回去寻根,思念之情,在各代老人中均念念不忘。本人从小即有志前往,直到耋耄之年,才与老伴刘文,胞弟昌顺组成三人老年团,分头由北京和恩施出发,抵达荆州。


  我们这次去荆州寻根,几经波折,最终如愿以偿。


  第一件难事:三年难行。在三年以前,约定与胞弟昌顺(退休前为恩施州档案局局长)前往荆州府寻根,几次未果。因公安县为荆江分洪区,大江洪患,谁敢到水淹之地去寻根﹖有时又是酷暑高温,年老怕中暑;更为甚者,昌顺的眼病长期不愈,虽然在本地区和北京专门住院和动手术,但也是时好时患,在家尚行动不便,岂敢远行﹖我则时患高血压,长期髌骨发炎,扶杖难行,决心虽大,人难胜天,直到如今,才强而行之。


  第二件难事:我们在荆州无任何熟人或单位,茫茫大地,毫无线索,从何下手,一时把我们晾在荆州,无路可走,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市档案局。<


  第三件难事:资料难查。到荆州市档案局查资料,这里资料的确不少,然家族史则是泛泛其词,一天查阅,不仅毫无收获,并且每查一册,需付资料费十元。幸好管理员是熊氏后裔,他见我们远道而来,年老体弱,又是同根,决定高抬贵手,放我们一把,并建议去找市政协文史办刘作忠先生,说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文史学者,家里有不少书籍资料可能有用。


  第四件难事:高人难得。赶去刘先生家,一进他家,只见门前高悬“荆州十大藏书家”匾额,四间楼房,从地板到天花板,四壁都是图书,中间又是书架,又是桌子,除了书还是书,有精装本、线装本、手抄本、复印本,几乎没有立足之地。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,谈吐间马上使人可亲可敬。数万册图书,他尽在胸中,书籍目录有条不紊,随手取出熊氏宗谱等有关资料达数十本,从全国到本省,从古到今。我们如饥似渴的分头翻阅,一个上午瞬间即逝。我们惊奇地发现,熊氏家族的确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优秀份子,多少国家栋梁和文化精英,多有我熊族先人。祖先的艰苦创业,自强不息的美德,在中国历史中闪闪发光。不足的是只找到了熊族的大根和主干,我们关心的小支小根,仍然茫茫无处寻,此时我们又坠入云雾之中了。


  第五件难事:根源难求。仍然找不到根,下一步怎么办﹖幸而刘先生交游极广,他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,于是请来市内众多知名人士为我们出主意。大家反复议论,一致同意,必须下到公安县里,多找熊族后裔,问个明白。第二天一早,同族熊远贵先生十分热情,乐于助人,他和刘先生陪我们同去公安县。我们到公安县里,找到名士张先生,他博学多识,其儿媳妇姓熊,通过数道关系,好容易才找到原县委党校校长熊昌辉先生,我暗想,这是否是我的一家同辈人﹖怀着半信半疑之心,大家一起去拜访后再说。进到党校会客厅,高人满座,主人听说我们是北京寻根的教师,非常热情;一位50多岁的干部,从容捧出一本清朝咸丰年间的线装书,是他在“文革”中精心保存下来的家谱。这位先生在工作之余,又收集整理出十余代先祖的世系名册表,内容十分详尽;并高声朗读其宗谱:“嗣永光先绪,家传自克昌……”,一时间,我们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。我情不自禁的说:“找到了根,找到了根!﹖公安县是我们的根,公安县有‘嗣永光先绪……’﹖”巫山熊族十多代人的疑惑,一下子迎刃而解,真是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毫不费功夫”,眼前那位熊昌辉君,就是我的族弟,我们五百年前在一个锅里吃饭,五千年前就是一家人。


  更为巧合的是,我问他的祖先住在哪里,他脱口而出:“闾山堡?是公安县、长乐乡、北湖村的闾山堡。”我们的嗣泰始祖也是出生于闾山堡,连小地名都相同,这真是一家人。他说,如今的北湖村闾山堡,经过数百年的沧海桑田,无此地踪影了。我们也在刘先生的众多资料中查遍公安县的所有地名,的确没有“闾山堡”。熊昌辉族弟当即答应将尽最大努力去挖根寻底。


  第六件难事:疑点。我们由公安县回京之后,再请昌辉族弟继续寻根,他随即与其胞弟昌凡君回乡调查,找到村里最老的长者熊自槐和同辈熊昌伟君,二人称:所寻公安县长乐乡北湖村闾山堡,已是曾用名,目前只当冥用地址写它(写祖宗冥钱用),而现用名为公安县章庄铺镇紫金村;这是人类活动和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,这个疑点只能追查到此为止。


  昔日在闾山堡附近有一座熊家大祠堂,熊自槐老人在十多岁时,常到祠堂里与族人吃清明酒(合族聚会),解放后将祠堂拆掉搬走修仓库,堂内碑刻与资料荡然无存,原地残存一个土岗,目前其上长满桔树,门前是一片稻田,现地名为敖坡山,不远处是牛浪湖。


  这次的寻根之行,收获良多。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(一)寻根求源,如愿以偿。

  巫山熊族的根源在何处,近四百年来历经十余代人,一直只是传闻,更是悬案。此次之行,历经周折,终于基本弄清楚了,嗣泰先祖的出生地就是公安县长乐乡北湖村闾山堡。熊氏宗派是由公安县的祖先修订的,如今此地后人一致遵守族规,历代毫未乱谱。留在原址的族人,谨守国法家规,人丁兴旺,人才辈出,据记载:明朝熊廷弼公,清朝熊伯龙公,均系我辈直系长者。各代不乏众多进士、庠生及太学士;昔日祠堂香烟旺盛,族谱常修,亦是荆州旺族。


  (二)荆楚文化,灿烂辉煌。

  不到荆州不知荆楚文化之辉煌,荆州本身是一座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古城。纪南古城遗址古墓成千上万,号称“中国第一,世界罕见”。陈列在荆州博物馆的文物珍品,使观者惊愕不已,充分证明楚人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。真是“惟楚有才,於斯为盛”。


  (三)熊族子孙,数典不忘祖

  楚人祖先熊绎,初到南方时,披荆斩棘,历数十代开拓,终于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强国和大国。后被秦王所灭,居民四处逃散,又在鄂、川、湘、赣、闽、粤诸地聚集求生求发展,励精图治。秦汉以来,文人武将辈出,仅以荆州一带而言,熊族后裔十分重视教育,各地熊氏祠堂众多,修谱累世不断,数典不忘先祖是黄,家规严谨,敬业守法,团结互助,和睦相处,人丁兴旺,奋发图强。巫山熊族,世居贫困山区,交通闭塞,文化落后,生活贫困,但历代自立自强,积极向上,艰苦奋斗,不忘祖训,一直是巫邑旺族。全国历代熊氏子民,诚属一支优秀氏族。


  (四)广结善缘,万事顺通

  这次寻根之旅,托祖先英灵,在荆州府故土,乡亲族友,凡事均热情相助,绕过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,最后总是如愿以偿。


  为追记此次寻根有成,即兴赋诗一首,诗曰:“思宗始炎黄,端期后哲祥,丰功创荆楚,文武着鄂湘。湖广填四川,浩气贯长江,数典应念恩,忠爱宜弘扬。”

专题最新文章
楚熊王朝嫡祖鬻熊_祝融十二世孙

楚熊王朝嫡祖鬻熊_祝融十二世孙

解读百家姓熊姓。楚熊王朝嫡祖鬻熊,祝融十二世孙。熊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,为楚国国姓,楚国贵族姓氏。熊姓历史悠久,曾有72个望族,居百家姓第68位。熊姓文化之鬻熊季连,伏羲第86世裔孙,黄帝第八世裔孙,芈熊王朝的创立者。十有二年舜赐姓芈。季连带着中原文明进入楚丘(今河南滑县),建芈熊王朝...

2021-05-282134

徐姓的来源_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

徐姓的来源_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

解读百家姓徐姓。追溯徐姓的来源,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。徐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。至2010年,按人口排序,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,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1.43%。徐姓起源1、源于嬴姓,以国名为氏。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(嬴姓)。少昊重孙为伯益,佐大禹治水有功,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...

2021-05-282663

中国已消失三字复姓 再也见不到了

中国已消失三字复姓 再也见不到了

姓氏是每个人都有的并且正在使用的,但我们身边接触到的是较为常见的姓氏。复姓在人们心中的印象都是两个字,可你是否知道还有三个字的复姓呢?那么,本期复姓名字看看中国已消失三字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辞典》显示,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、三字姓4850个、四字姓2276个、五字姓541个、六字姓142个、七字姓3...

2021-05-282264

英国姓氏及含义 原来是这样的!

英国姓氏及含义 原来是这样的!

英国姓氏的改变略大,他们的姓氏是由小姓氏渐渐分离出许多不同姓氏的。华夏民族是第一个使用姓氏的,随着历史的演变许多国家也都开始了姓氏的使用。那么,本期姓氏文化看看英国姓氏及含义。英国人的姓氏早期居住在英国本土的人,一生下来就只取一个名,如:John(约翰)、Hilda(希尔达)。当时,人们群居共处,就地扎寨,因人稀寨小,...

2021-05-282999

猪菁女孩 三才五格分析傅菁名字

猪菁女孩 三才五格分析傅菁名字

傅菁,模特般的身材,冷艳俊美的五官,一股高冷女神范。舞蹈基础扎实,唱功引人注目。本期姓氏名人带你一起看看三才五格分析傅菁名字。三才配置:【火火木】对基础运的影响:境遇稳固,能得部下之力,地位,财产均稳定妥当。(吉)对成功运的影响:受同伴排挤而有障碍,如地格为5或6时,虽有一时的成功也有可能变为凶兆。(平)对人际关系的影...

2021-05-282030

蒙古族贵族姓氏 高贵的姓氏非它们莫属

蒙古族贵族姓氏 高贵的姓氏非它们莫属

蒙古人的名字反映着蒙古名族的文化,传统以及生活的习俗、宗教方面的特点。现在的蒙古姓氏已经逐渐汉化了,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与汉人和外界交往。本期的中国姓氏就来追寻下蒙古族的贵族姓氏是汉姓中的哪个姓,感兴趣的你可以一起来看看。例如《元史》汉译时错误地将奇源部误译为奇渥温氏!误将成吉思汗的姓氏记为:“铁木真,姓奇渥温氏。”“奇渥...

2021-05-282810